目前頁面:首頁 > 最新消息 > 新聞稿 > 2014-09-30新聞稿
回上一頁 
背景圖示 中心訊息 背景圖示 背景圖示 新聞稿 背景圖示
 臺灣歐盟中心訪談系列之五: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傅康

發佈日期:2014-09-30
新聞稿分類:代表訪談

中央廣播電台與台灣歐洲聯盟中心(EUTW)共同合作,邀約歐盟各國駐台代表進行一系列訪談,內容主要針對他們在台灣的生活經驗以及雙邊合作關係。本系列的第5位專訪對象,是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傅康(Hans Fortuin)。

引用自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2014-09-30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王照坤

◎17世紀短暫治台 荷蘭不是殖民者

荷蘭曾於17世紀統治台灣,談起這段歷史淵源,正好是歷史科班出身的傅康特別強調,當年荷蘭人不是殖民者,荷蘭對於台灣的態度與其他強權殖民非洲或亞洲的情況不同。

傅康指出,荷蘭人當時純粹是為了經濟利益,並非以文化或政治壓迫者的身分來台。他說:『(英文原音)荷蘭東印度公司當時的商業利益來自於印尼、日本及中國大陸東南地區,台灣的地理位置正好對他們有利,因此才會想要在台南建立營運基地。』

傅康表示,台灣是葡萄牙人發現並命名為「Formosa」,西班牙人也來過這裡,但荷蘭在台灣的年代是1624到1662年,期間大約只有38年。

◎被邊緣化的台灣 拼出強大經濟實力

回到現代,傅康認為台灣與荷蘭有些相似之處,像兩國的面積都不大,卻都是強大的經濟體,經濟規模比國家實體面積還要大。傅康說:『(英文原音)雖然70年代被迫離開聯合國後,台灣一直被邊緣化,然而台灣仍努力發展出堅強的經濟與高科技實力;台灣人始終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努力成為強健的經濟體,這讓我很欽佩,因為荷蘭也是這樣做。』

傅康表示,台灣與荷蘭的內需市場都不足以支撐經濟成長,所以台灣倚靠的是中國大陸,荷蘭則倚賴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但傅康認為,他正面看待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也認為兩岸ECFA有利於第三國在兩岸間的貿易與投資活動;可是另一方面,兩岸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會導致台灣失去一些經濟獨立性,因此他理解台灣人的擔憂,畢竟中國大陸打壓台灣國際參與的動作從未停歇。

◎台荷實質關係 傅康:非常好

針對台灣與荷蘭的雙邊關係,荷蘭是台灣在歐盟國家中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但投資金額超越德國,是歐盟成員在台投資最多的國家,雙方經貿關係非常密切。傅康說:『(英文原音)台灣是荷蘭在亞洲的重要經貿夥伴,雙邊關係部分,我認為我們的關係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傅康指出,荷蘭在台灣設立貿易暨投資辦事處,90%的經費來自荷蘭經濟部,因此該處主要工作重點是經貿事務,包括貿易推廣、投資活動,並協助雙方企業經營台荷市場,另外也著重科技、農業方面的合作。

傅康表示,政治任務並非荷蘭在台設處的主要目的,但當台灣內部政治發展影響到兩岸關係時,駐處就必須向荷蘭政府呈遞政治分析報告,例如台灣在2013年受邀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他就曾回報這個攸關兩岸關係動向的重要事件。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資訊安全政策 | 位置圖
Copyright © 2009 EU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適用瀏覽器為IE 5.0以上;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
通訊地址: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地理位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636室
電話:+886-2-2365-3457  傳真:+886-2-2365-7930
電郵:ntueutw@ntu.edu.tw
* 
This website has been fund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contents of this website are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European Union Centre in Taiwan (EUTW) and can in no way be taken to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European 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