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4-05-23
第30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物質流通與知識傳播」圓滿成功,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30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物質流通與知識傳播」 臺灣歐盟中心舉辦的第30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於今(113)年5月18日假臺北醫學大學信義校區醫學綜合大樓誠樸廳舉行。本次論壇以東西方物質文明的交流為主題,分別介紹十七至十九世紀義、法、德三國在玻璃工藝、蠶桑絲綢業和化學方面的卓越技術與知識傳播。 活動首先由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處長雷詩雅(Cécile Renault)女士致詞;雷詩雅女士分享了她對文化外交的看法,並介紹了Villa Formose等法國在台協會為促進台法文化合作交流而在近期推出的計畫。緊接著,德國哥德學院(臺北)德國文化中心副院長郭洛祈(Timo Kozlowski)也進行了致詞;他指出,本日探討的文化交流開啟了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而在當今時空背景下,面對許多全球性的機會與挑戰,知識共享與文化交流的價值更顯重要。 隨後,論壇召集人,本校外文系借調台北醫學大學的張淑英教授指出,此次論壇之目的在於推廣日漸重要的多元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價值,鼓勵教員與學生們拓展視野、學習不同語言文化。臺灣歐盟中心的鄭嘉慶執行長隨後也提到,全台最大的歐洲社群是在文化領域,舉辦這方面的論壇也因此別具意義,而今年已是該論壇開辦十週年,單是本日場次的籌備就耗時近兩年,非常感謝張教授與毛教授為此所做的付出。 本次論壇邀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陳東和、清華大學歷史所毛傳慧、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澔三位專家學者主講,從科技史的角度分別探討義、法、德對近代物質文明發展的貢獻。 陳東和首先介紹了金星玻璃(aventurine glass)的歷史。十七世紀,其偶然誕生於威尼斯慕拉諾(Murano),主要特徵是在不透明的紅棕色玻璃中散佈著無數金黃色澤的金屬顆粒,生產過程中所須掌握的變數甚多,不易成功,故而極其珍貴,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廣受歐洲宮廷與上流社會喜愛。另一方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國也在紀里安神父(Kilian Stumpf, 1655-1720)的主持之下開始試驗製造此種玻璃,並於乾隆六年(1741)燒製成功,後以與歐洲金星玻璃不同的藝術樣貌流行於清宮。 毛傳慧隨後介紹了「中國風」與近代法國蠶桑絲業的發展。「中國風」(la chinoiserie)一詞於1836年才首次出現於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的小說,但其出現並非偶然——隨者大航海時期的開啟,傳教士們有關中國的報導和海洋貿易引進的商品掀起了對中國裝飾風格的熱愛,而相對於建築和繪畫,「中國風」在絲織品上持續的時間更久。十七世紀末,路易十四仿效清廷由三織造提供絲織品的作法,向里昂訂購王室所需絲織品,並推動織品服飾的流行,使其蠶桑絲織業逐漸邁向巔峰;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更大量參考中國蠶桑文獻進行實驗與式樣,終於在十九世紀上半葉發展出超越義大利蠶桑業的「法國蠶桑學派」。 張澔則介紹了清末西方化學知識向東方的傳播、以及德國化學家當時所佔有的地位。他指出,由北京同文館的法國教習畢利幹 (Anatole Billequin)傅蘭雅 (John Fryer)和徐壽等人以富里西尼烏司(Karl Remigius Fresenius)的著作為底本所翻譯的《化學闡原》、《化學考質》及《化學求數》等三本著作,使清末西方化學知識的引進達到最高峰;而富里西尼烏司師從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德國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成為全球化學領域的領先力量,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後者的貢獻,他除了在相關領域有開創性的研究外,也在任教於吉森大學(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期間創立化學教學實驗室,成為世界效仿的典範。 三位主講人發表完畢後,聽眾們反應熱烈,提問的內容也都相當專業,牽涉到許多技術性的細節;而三位講者也憑藉他們豐富的知識,耐心地逐一提供深入解答,使聽眾們對本日主題的了解更加完整;除了科技與歷史外,聽眾與講者們之間的討論甚至還延伸到了教育制度層面。最後,張淑英教授於總結此次論壇時再次強調,這場論壇讓我們能發現別人、認識自己,何以許多物質文明在從起源地傳播到他處之後有不同的發展,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若聽眾們覺得本日的議題值得探討,後續也可以再就相同主題舉行更多場次。 下一場次的臺灣歐洲文化論壇將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屆時將邀請新任歐盟駐台代表與會,歡迎舊雨新知前來共襄盛舉;之後的場次還會再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也期許北醫的師生能像本次一樣給予大力支持。
2023-05-11
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國家據點在臺落腳 臺灣歐盟中心為臺歐高教重要據點
為加強跨國高教國際交流,歐盟於2022年推動在主要夥伴地區與國家建立「新伊拉斯莫斯計畫」國家據點(Erasmus+ National Focal Point, ENFP),希望藉由專責機構提供歐盟高等教育計畫資訊,協助推廣各項獎助計畫,媒合歐盟與各國高等教育機構合作交流,並與歐盟教育總署建立直接聯繫。

創立於2009年以臺灣大學為首的七校聯盟的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於2022年獲得由歐盟駐台機構歐洲經貿辦事處及教育部聯合推薦,並於今年初獲歐洲執委會審核通過,教育部正式函請臺灣大學協助推動歐台教育合作,臺灣正式被納入歐盟教育交流最新資訊平台。

2023年5月10日由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歐洲經貿辦事處高哲夫處長、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蘇宏達主任與歐洲商會尹容會長共同揭牌,在歐洲駐台機構代表與臺灣大學各學院院長與國際事務推動委員會委員見證下,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國家據點正式啟動。歐盟代表高哲夫處長表示,時逢5月9日歐洲日,這是見證歐台雙邊關係深化的最佳賀禮,希望藉由此國家據點的設立,能進一步推動歐洲與臺灣高等教育的交流。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也表示,期待此國家據點能進一步促進臺歐間大學聯盟的合作,成為雙邊關係發展堅強的基石。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蘇宏達主任藉此盛會向出席貴賓簡介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相關發展與國家據點未來重點。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係歐盟最大型的推動高教交流合作計畫,包括三大計畫範疇,共13項子計畫,包含個人學習流動(Learning Mobility of Individuals)、創新與典範實務交流合作(Cooperation for Innova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Good Practices)與政策革新支援 (Support for Policy Reform),其中亦有特別鼓勵跨境、跨科際教育與合作的計畫。2023年度經費高達44.3億歐元。

國家據點未來業務將會以提供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涉及高等教育、技職訓練以及青年事務議題等最新資訊給臺灣學術與相關社群,特別針對臺灣青年學子,協助當地學術社群與區域伙伴社群對話,並獲得歐盟文教總署提供的最新計畫資訊。事實上國家據點已在北中南國立與市立圖書館介紹伊拉斯莫斯雙聯學程計畫,也分享歐盟與教育部歐盟獎學金資訊。國家據點也會在今年11月4至5日實體回歸的歐洲教育展就歐盟「新伊拉斯莫斯計畫」相關資訊加以介紹。

「新伊拉斯莫斯計畫」國家據點(Erasmus+ National Focal Point, ENFP)在臺灣大學正式揭牌運作將是歐臺文教合作與交流關係的新里程碑,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獲選為該計畫國家據點實為在過往基礎上的成果。中心為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東華大學、輔仁大學和淡江大學等六校締約結盟所成立的「以臺大為首之大學聯盟」,同時是與歐盟簽約設立之交流平台。各國中心儘管名稱稍異,但均受歐盟官方委任,為各該國社會和學界與歐盟交流合作的機制,彼此之間更串連形成了全球和區域性的歐盟研究社群。中心相關活動資訊,歡迎至中心網頁http://www.eutw.org.tw做進一步了解。
2022-06-13
2022年6月10日「俄烏戰爭及其對印太區域秩序的影響」跨國線上論壇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烏克蘭利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雙邊合作交流協議簽署典禮圓滿成功
本校社會科學院、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與波蘭華沙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烏克蘭利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將於2022年6月10日(五)晚間六時舉辦臺灣-波蘭-烏克蘭直播跨國論壇。本次論壇主題為「俄烏戰爭及其對印太區域秩序的影響」,邀請三方重量級學者分別從波蘭、烏克蘭以及臺灣視角,針對俄烏戰爭近期發展及對印太地區的影響提出深入分析及觀察。

本校社會科學院與烏克蘭利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亦將於當日線上簽署雙邊合作交流協議,由本校社會科學院蘇宏達院長及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Markiyan Malskyy院長代表共同簽署,該協議的簽署將為兩校師生開啟雙邊交流的新篇章。為順利推動雙方交流,本校國際處亦將補助烏克蘭學生來台機票費用,同時間社科院也將積極尋求更多資源以提供獎學金,增加雙方交流。

本論壇緣起係因歐洲經貿辦事處高哲夫處長居中引薦,希望臺灣與歐洲能在學術與學生交流上進一步推進雙邊合作,因此促成本校社會科學院、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與波蘭華沙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烏克蘭利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於今年3月10日舉辦首屆三方論壇,該論壇獲得極大回響。

為使三方能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在本校社會科學院蘇宏達院長推動下,於論壇後本校社科院開始推動與波蘭華沙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及烏克蘭利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洽簽雙邊合作交流協議。本次將先與烏克蘭利沃夫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簽署雙邊合作交流協議,而與波蘭華沙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雙邊合作協議也即將完成協商,有望於近期簽署。

2022-03-01
臺灣歐盟中心再次獲頒歐盟莫內卓越中心及莫內教學模組兩項獎助,為臺灣獲獎最多的單一機構!
臺灣自2008年底歐盟在臺設立歐洲聯盟中心以來,在以臺灣大學為首的七所大學所成立的大學聯盟努力下,臺灣已逐漸成為區域歐盟研究網絡的重要伙伴。2021年在全球三千多所大學丶高等研究學院激烈競爭中,中心再次獲頒莫內卓越中心(Jean Monnet Centre of Excellence)及莫內教學模組(Jean Monnet Module)兩個獎項。日前中心已與歐洲聯盟完成簽約,相關計畫執行期間將持續至2025年。

莫內計畫為歐盟支援全球各大學院校發展歐洲暨歐盟教學研究和交流合作為目標之計畫,以歐洲統合之父莫內(Jean Monnet)命名,希望在全球重要學府建立相關獎座、教研中心、國際合作等機制,開放全球各大學和研究機構申請競逐,然後逐一評比排序,近年來入選標準日趨嚴格,獲獎機構皆是從全球高校激烈評比中脫穎而出。本次中心再次獲頒歐盟莫內卓越中心及莫內教學模組兩項獎助,為臺灣獲獎最多的單一機構!

莫內計畫為歐盟教育、視聽及文化執行署所執掌「新伊拉斯莫斯計畫」項下的計畫,有鑑於臺灣在高等教育深耕及科研豐沛的能量,歐盟多次來臺舉辦說明會,希望能促進歐臺間在科研與教育面向更密切的合作,並深化雙邊人才的交流。    
2021-10-28
2021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永續發展、勞動人權與歐盟共同貿易政策」活動報導
2021年第4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永續發展、勞動人權與歐盟共同貿易政策」(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bour Rights and The EU’s Trade Policy),首次與勞動部共同籌劃,邀請歐洲與國際事務、法律、勞工研究學者專家針對歐盟勞動人權、永續發展之重要議題,進行論文發表與交流。本論壇於10月27日(三)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勞動部、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灣大學歐盟卓越中心共同主辦,國家圖書館、中華民國歐洲研究協會共同協辦。

由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臺灣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主持,邀請邀請劉士豪教授(銘傳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黃鼎佑助理教授(開南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進行發表,並由焦興鎧兼任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林永裕委員(勞動部綜合規劃司專門委員)進行綜合討論。

張台麟教授開場引言指出,2009年歐洲聯盟運作條約中的207條賦予歐盟擁有共同貿易及投資之專屬權,也就是說歐盟機構、特別是執委會負責對外貿易的法制、談判以及協議的簽署。但是基於歐盟基本人權價值與法治的原則,歐盟在對外貿易中相當程度的要求社會對話與永續發展,特別是人權、工作條件及環境保護等議題。觀察到歐盟與他國簽署FTA中常遭遇到現實之困境,當台歐雙方要進行貿易談判時,我們應深入歐盟的制度與作為,因此歐盟所提出的勞動人權與永續發展面向之探討,大家應對此有近一步認識。
與談人林永裕專門委員也分享了歐盟勞動議題的發展,除了說明台灣近年平台經濟興起所帶來的問題及相關配套外,並闡明勞動部已在研究類勞工的法規擴大適用,也正在推動職業安全衛生這部分,要求平台業者扮演類似雇主角色並提供應有的商業保險。

臺灣歐盟論壇的舉辦,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並將優秀的學者專家與研究成果介紹給與會者,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中心與國家圖書館持續合作舉辦之歐盟論壇,歷次實況錄影內容已陸續上傳至本館數位影音服務平臺(網址:http://mdava.ncl.edu.tw/parts2.php?tid=53)。
2021-07-14
第11屆全國研究生歐洲研究論文發表會活動報導
第11屆全國研究生歐洲研究論文發表會已於110年7月2日完成首次線上發表會,完美落幕!本次論文發表會原訂於6月10日舉辦,但因疫情影響而順延至7月2日辦理。雖然未能如願解封進行實體會議,但為使國內歐盟研究論文發表會能如期舉行,再與主辦單位再三討論後,決定首次採用線上發表及評論型態,使得發表會能不受疫情影響,如願舉行。

上午開幕式分別由主辦單位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劉書彬教授、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主任蘇宏達教授分別致詞,蘇主任在致詞時特別帶來歐洲經貿辦事處高哲夫處長對所有發表同學及評論老師的問候。本次發表會也特別邀請外交部研究設計部主任谷瑞生博士,谷大使也是國內歐盟研究先進,致詞時也對投身歐盟研究的同學多所勉勵與指導。

近些年來全球議題興起, 區域化愈來愈興起,本屆論文發表會共分為六個主題和場次由來自全國各地大專院校碩、博士生共發表27中、英文論文,主題涵蓋「歐盟外交及戰略」、「歐洲經貿與產業」、「歐洲社會與趨勢」、「歐洲文化與觀光」、「歐洲資安及商業策略」與「歐洲人權與難⺠」等議題。

依過往發表會慣例,每場次都會由主持及評審老師選出該場次最佳論文,除由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致贈獎狀外,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中心更提供新台幣三仟元獎學金以資鼓勵。今年分別由中山大學亞太區域研究所研究生朱翔遠同學、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歐洲研究碩士班研究生洪郁婷同學、文藻外語大學歐洲研究所研究生蔡瑜萱同學、臺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研究生郭盈希同學以及周盈如同學,榮獲本屆發表會研究生最佳論文。博士生最佳論文則由中山大學暨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林駿棋同學獲得。

為深化國內歐洲暨歐盟研究,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自2011年起與國內其他大學共同辦理全國研究生歐盟論文發表會。今年第11屆全國研究生歐洲論文發表會由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承辦,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一同辦理,東吳大學政治系團隊的籌備與執行使得本次發表會圓滿落幕。本次發表會也感謝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以及國立臺灣大學歐盟卓越中心的參與。我們在此邀請並鼓勵國內公私立大學研究生參與明年此重要歐盟論文發表會。
2021-07-02
英國上議院議員暨前歐洲議會議員Richard Balfe爵士演講及座談
新聞稿

中心與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對外關係協會與中華民國(臺灣)歐洲研究協會於6月25日共同邀請英國上議院議員暨前歐洲議會議員Richard Balfe爵士連線,邀請其分享民主價值及其面對不同時期的挑戰,及如何看待當前民主同盟發展的相關觀察。本次演講於英國舉辦七大工業集團峰會後舉行,我方亟欲理解當前民主國家在面對新冠疫情挑戰的因應及相關發展對民主價值的挑戰,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李瓊莉特聘研究員及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黃介正副教授與Balfe爵士進行對談,並於會後以中文座談,增進公眾對相關議題的理解。
本次演講及座談以「民主價值面臨挑戰,新聯盟的建構」(The Evolving Challenges to Democratic Values, Building New Coalitions)為題,雖然演講受疫情三級管制影響,改以Webex線上會議方式進行,當天仍吸引超過百人次在線上觀看。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主任蘇宏達教授與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夏立言大使代表主辦單位致詞並介紹當晚講者英國上議院議員暨前歐洲議會議員Richard Balfe爵士。誠如前外交部部長林永樂大使於當晚座談中提及,Balfe爵士無論是在歐洲議會議員任期或是在英國上議院內皆十分堅持他所捍衛的民主價值,不僅對我方爭取歐洲申根區免簽待遇出力甚多,更多次親自出席我方活動。
Balfe爵士先從自身在外交與安全領域的經歷談起,接著解釋二戰後歐洲聯盟發展的歷史,並檢視歐盟發展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Balfe爵士表示民主的價值在於讓人民在和平的環境中彼此交流,透過人員的移動與意見的交流使得民主發展更為鞏固。但當前中國大陸的崛起,一帶一路的政策則是為了以主導經濟發展,而非交流,從中國大陸對歐洲的投資,如5G產業,即可看出。英國、澳洲等國家就可清楚看到中國大陸透過其經貿影響力,對相關國家的外交施壓。Balfe爵士最終提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認為此聯盟對於捍衛民主價值有直接的助益,因為受到壓力的區域國家而言,CPTPP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從英國脫歐的經驗而言,如何不讓參與國家屢受挫折,或許是聯盟成功的重要關鍵。
會後問題集中當前對於歐洲如何看待中國大陸共黨發展,對「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爭議,在當前疫情影響下,執政效率似乎對其他國家而言有其吸引力。而印太戰略、美歐關係、美俄互動中,美國拜登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也是未來觀察重點。而英國政府也有意籌組10 個民主國家組成的「D10」聯盟,臺灣對於此民主聯盟未來發展也相當的關注。討論可謂欲罷不能,但受限於演講時間,難免有遺珠之憾,但也可感受到當天座談熱烈的討論。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為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東華大學、輔仁大學和淡江大學等六校締約結盟所成立的「以臺大為首之大學聯盟」,同時是與歐盟簽約設立之交流平台。各國中心儘管名稱稍異,但均受歐盟官方委任,為各該國社會和學界與歐盟交流合作的機制,彼此之間更串連形成了全球和區域性的歐盟研究社群。中心相關活動資訊,歡迎至中心網頁http://www.eutw.org.tw做進一步了解。


2021-06-18
前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蕾汀女士(Viviane Reding)「歐盟作為規範全球的力量:GDPR 所建立的世界性標準」演講及座談新聞稿
鑑於國內產官學界對於歐洲聯盟施行「個人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後相關衍生議題的關注,中心與陽明山未來學社及長風基金會共同於6月9日邀請前歐盟執委會副主席 維維亞娜·蕾汀女士(Viviane Reding)連線分享歐盟如何堅實資訊使用以及數位人權的法源依據,更是在「被遺忘權」的脈絡中,如何影響了全球資料權的發展。本次線上演講及座談由中心主任暨臺大歐盟莫內講座蘇宏達教授主持。

本次「歐盟作為規範全球的力量:GDPR 所建立的世界性標準」演講及座談,因受疫情三級管制影響,改採Youtube直播方式進行,當天吸引最高三百多人次同時在線上觀看直播,可見各界對於此議題的關注。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蘇宏達主任及陽明山未來學社葉匡時理事長代表主辦單位致詞並介紹當晚講者前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蕾汀女士,正式揭開演講序幕。

蕾汀女士首先針對歐盟制訂GDPR的背景加以說明,面對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何在科技創新與人權保障間保持平衡是法規制訂的主要考量。面對新興科技的崛起,如何在會員國具體地落實人權的保障,歐盟執委會認知到歐盟層級的立法是必要的基礎?但推動立法過程中,跨國企業,甚至會員國本身,因擔憂此法規對其利益的可能阻礙,因此不斷地透過政治遊說及修正案以阻止立法的進程。即便過程艱辛,但歐洲議會最終仍通過立法。

歐盟GDPR立法是在當前美國資訊自由或專制國家資訊管制的兩大發展下,提供了第三條路的選擇。法規施行這三年來,不論是歐盟層次或會員國國內的落實成果都可謂成效顯著。面對當前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及數據挖掘(Data Harvesting),甚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挑戰,更可以看出未來GDPR在新興科技挑戰的重要性。如何維護數位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及捍衛民主發展也是未來關注焦點。在歐臺未來即將簽署的協議中,GDPR也將是重要議題。

本次演講特別邀請東華大學副校長暨歐盟莫內講座朱景鵬教授、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教授李念祖律師、台灣金融科技協會蔡玉玲理事長及BravoAI趙式隆創辦人兼董事長,分別從歐盟治理、法律實務、金融產業及企業營運的角度來剖析歐盟「個人資料保護規則」對相關層面的影響。

會後問題集中於歐盟如何處理對外關係中涉及價值與政策間的衝突,以及實務上GDPR對於公私部門間的應用效力,「被遺忘權」的實質影響等討論,都使得與會者對於當前歐盟推動GDPR的現況及具體發展及影響有著更深入的了解。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為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東華大學、輔仁大學和淡江大學等六校締約結盟所成立的「以臺大為首之大學聯盟」,同時是與歐盟簽約設立之交流平台。各國中心儘管名稱稍異,但均受歐盟官方委任,為各該國社會和學界與歐盟交流合作的機制,彼此之間更串連形成了全球和區域性的歐盟研究社群。中心相關活動資訊,歡迎至中心網頁http://www.eutw.org.tw做進一步了解。
2019-10-03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14順利於臺大社科院舉辦
臺灣歐洲文化論壇14:歐語聽說讀寫的策略與趣談
文:黃千銣

臺灣歐盟中心(設於本校)舉辦的第14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9月28日於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行。本次論壇首度以「語言」為主題,談論世界三大最具影響力的英、法、西語的學習策略與其文化底蘊。
活動首先由法國在台協會專員石淼(Muriel Schmit)女士致詞。石淼女士強調法語在文化、科技、思想啟蒙等不同領域的領銜地位,鼓勵觀眾拓展文化視野,並且宣揚從一種歐語得以觸類旁通、便利理解其他歐語的優勢。
緊接著,論壇召集人,本校外文系借調清大外語系的張淑英教授提到臺大與清大學生修習第二外語的人數比例相當,兩校每5-6人便有一位學生修習第二外語,指出第二外語的學習與影響力持續擴大,語言能力的習得成為終身受用的文化資產。
本次論壇邀請淡江大學法文系李佩華、靜宜大學呂羅雪、以及臺灣大學外文系周昱翔三位學者主講,分別以法語、西班牙語、英語談論語言學習的策略和趣味。
李佩華教授指出,法語是是既優美又嚴謹的語言。她以小提琴的抑揚頓挫、溜滑梯的層層遞進等生動比喻解析法語迷人的發音、旋律與節奏特性,再從語言學角度介紹語言的架構、語態與修辭,並以中國古典繪畫以及法國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的圖像詩為例,提點中法語神態各有千秋的語言思維,領觀眾一窺法語語法遊走在現實與虛幻之間、既繁複又具獨創性的理性與感性。
呂羅雪教授近年專注於語料庫的建構、及西班牙語檢定考試(DELE B1)閱讀與寫作的應用研究。呂教授解構西班牙語複雜的表達系統,以「動詞+介系詞」的特定搭配為例,點出臺灣學生在語言測驗中常見的錯誤,再透過閱讀文本中的詞彙、句型與文法等多元角度分析語言的特色,以洋蔥層疊、竹節相連等靈活的意象描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表達,提供觀眾多元靈活的學習策略,掌握快樂學西語的訣竅。
論壇的最後由周昱翔教授介紹常見的英文閱讀方式,指出各種方式在涵蓋主題、深度和廣度、以及所費時間的優劣,亦提出臺灣英文學習者「以中文理解英文」、「只背誦單字」等迷思。周教授由108課綱以及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將單字量下修的議題入題,以中英文在顏色、動物等意象使用之異同,談到在學習語言時需考量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思維邏輯,增強不同語言意象的意識,並鼓勵臺灣學子大量反覆閱讀,以提高閱讀理解與效率。
本次論壇別出心裁,引導觀眾利用網路問答,大家反應熱烈,紛紛提出語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與反思,也引起不同語言發音、語詞搭配與閱讀技巧的熱絡討論。三位講者藉由自身學習與研究經驗,為觀眾做了詳細的解釋並提供多元實用的學習策略,激勵學生多聽、多讀,以更開放的心胸欣賞語言之美,並且恆心學習。最後,論壇主持人張淑英教授總結道,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綿亙雋永的語言萬花筒促進了溝通和交流,也開啟更廣闊的視野。下一次論壇將在清華大學舉行,談論「歐洲歌劇」,邀請舊雨新知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