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歐盟將於11月13-14日假泰國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大學,舉辦曼谷區域Erasmus+ Week會議,歡迎大家報名參加(實體或線上)。 本次會議主要邀請歐盟教育總署官員、各區域Erasmus+ 國家據點與印太地區國家大學代表出席,如果貴校有意增加與東南亞大學或有意與特定區域(亞太與中東地區)國家Erasmus+國家據點交流,未來媒合共同申請歐盟計畫,這是最好的場合! 因實體出席名次有限,需待執委會審核後通知,若有意參加,還請盡快申請,亦請通知中心,我方將儘量爭取,協調歐盟保留席次,但無論如何都歡迎貴校有興趣申請歐盟計畫的老師可先報名線上出席! Regional Erasmus+ Week 2024 for Asia, the Pacific and the Middle East. This important event will take place in Bangkok, Thailand, on the afternoon of 13th and all day on the 14th November with a Regional cluster and contact-making seminar providing a forum for Erasmus+ project beneficiaries and stakeholders to share knowledge and exchange experiences. Contact-making sessions will enable networking among experienced and newcomer organisations from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s well as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and countries associated to the Erasmus+ Programme, interested in project cooper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ent, you will need to register via the online platform,  https://events.ringcentral.com/events/erasmus-cluster-meeting-and-contact-making-seminar-2024-for-asia-pac-me/registration?fbclid=IwY2xjawF9u6BleHRuA2FlbQIxMAABHUtf83hh0f_ddBo4YqczAGlyysBmjY9KlPF0IZfOHgsOgFqgNgEF1EbSgA_aem_jRQHFq4J7xvfzfPSfFiGzg
where you can find the draft programme, data privacy notice and other 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the logistics of the event. Additional practical information will follow once you have registered.

代公告

  想瞭解更多投資歐洲的機會嗎?千萬不要錯過11月18日2024 投資歐盟論壇,趕快報名,錯過就要等明年囉! 日期: 2024年11月18日(一) 報到時間: 12:30 - 13:20 會議時間: 13:30-17:00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1室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一號) 報名時間:即日起 ~ 11月11日(一)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Yshv9MBcVLUujeeq5   2024年投資歐盟論壇即將於11月18日下午,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今年的投資歐盟論壇以台歐攜手合作建構更具韌性且安全的全球供應鏈為主軸,將針對與運輸、電信、資通訊技術、半導體及AI相關的供應鏈布局,深入探討。 這次論壇邀請到多位成功拓展歐洲市場的台灣企業先進,如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分享其在歐洲的投資經驗。另外,此次活動也邀請到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以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數位長暨全球稅務服務主持會計師曾博昇,提供他們對歐盟市場最新投資趨勢,以及未來投資機會和商機的見解。 除了論壇外,現場另設有歐盟投資展,歐盟會員國將展示他們的投資亮點與吸引投資的政策,並提供給有意前往投資的台灣企業,專屬洽談和服務的機會。您將獲得布局歐洲的第一手資訊。 2024投資歐盟論壇將幫助您深入了解歐盟的投資環境,以及現在和未來歐盟將投入的政策資源。誠摯邀請各界先進蒞臨與會。因座位有限,請盡早報名,以免向隅。

新聞稿

第30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物質流通與知識傳播」 臺灣歐盟中心舉辦的第30屆臺灣歐洲文化論壇,於今(113)年5月18日假臺北醫學大學信義校區醫學綜合大樓誠樸廳舉行。本次論壇以東西方物質文明的交流為主題,分別介紹十七至十九世紀義、法、德三國在玻璃工藝、蠶桑絲綢業和化學方面的卓越技術與知識傳播。 活動首先由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處長雷詩雅(Cécile Renault)女士致詞;雷詩雅女士分享了她對文化外交的看法,並介紹了Villa Formose等法國在台協會為促進台法文化合作交流而在近期推出的計畫。緊接著,德國哥德學院(臺北)德國文化中心副院長郭洛祈(Timo Kozlowski)也進行了致詞;他指出,本日探討的文化交流開啟了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而在當今時空背景下,面對許多全球性的機會與挑戰,知識共享與文化交流的價值更顯重要。 隨後,論壇召集人,本校外文系借調台北醫學大學的張淑英教授指出,此次論壇之目的在於推廣日漸重要的多元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價值,鼓勵教員與學生們拓展視野、學習不同語言文化。臺灣歐盟中心的鄭嘉慶執行長隨後也提到,全台最大的歐洲社群是在文化領域,舉辦這方面的論壇也因此別具意義,而今年已是該論壇開辦十週年,單是本日場次的籌備就耗時近兩年,非常感謝張教授與毛教授為此所做的付出。 本次論壇邀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陳東和、清華大學歷史所毛傳慧、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張澔三位專家學者主講,從科技史的角度分別探討義、法、德對近代物質文明發展的貢獻。 陳東和首先介紹了金星玻璃(aventurine glass)的歷史。十七世紀,其偶然誕生於威尼斯慕拉諾(Murano),主要特徵是在不透明的紅棕色玻璃中散佈著無數金黃色澤的金屬顆粒,生產過程中所須掌握的變數甚多,不易成功,故而極其珍貴,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廣受歐洲宮廷與上流社會喜愛。另一方面,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國也在紀里安神父(Kilian Stumpf, 1655-1720)的主持之下開始試驗製造此種玻璃,並於乾隆六年(1741)燒製成功,後以與歐洲金星玻璃不同的藝術樣貌流行於清宮。 毛傳慧隨後介紹了「中國風」與近代法國蠶桑絲業的發展。「中國風」(la chinoiserie)一詞於1836年才首次出現於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的小說,但其出現並非偶然——隨者大航海時期的開啟,傳教士們有關中國的報導和海洋貿易引進的商品掀起了對中國裝飾風格的熱愛,而相對於建築和繪畫,「中國風」在絲織品上持續的時間更久。十七世紀末,路易十四仿效清廷由三織造提供絲織品的作法,向里昂訂購王室所需絲織品,並推動織品服飾的流行,使其蠶桑絲織業逐漸邁向巔峰;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更大量參考中國蠶桑文獻進行實驗與式樣,終於在十九世紀上半葉發展出超越義大利蠶桑業的「法國蠶桑學派」。 張澔則介紹了清末西方化學知識向東方的傳播、以及德國化學家當時所佔有的地位。他指出,由北京同文館的法國教習畢利幹 (Anatole Billequin)傅蘭雅 (John Fryer)和徐壽等人以富里西尼烏司(Karl Remigius Fresenius)的著作為底本所翻譯的《化學闡原》、《化學考質》及《化學求數》等三本著作,使清末西方化學知識的引進達到最高峰;而富里西尼烏司師從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德國在十九世紀上半葉成為全球化學領域的領先力量,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後者的貢獻,他除了在相關領域有開創性的研究外,也在任教於吉森大學(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期間創立化學教學實驗室,成為世界效仿的典範。 三位主講人發表完畢後,聽眾們反應熱烈,提問的內容也都相當專業,牽涉到許多技術性的細節;而三位講者也憑藉他們豐富的知識,耐心地逐一提供深入解答,使聽眾們對本日主題的了解更加完整;除了科技與歷史外,聽眾與講者們之間的討論甚至還延伸到了教育制度層面。最後,張淑英教授於總結此次論壇時再次強調,這場論壇讓我們能發現別人、認識自己,何以許多物質文明在從起源地傳播到他處之後有不同的發展,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若聽眾們覺得本日的議題值得探討,後續也可以再就相同主題舉行更多場次。 下一場次的臺灣歐洲文化論壇將於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屆時將邀請新任歐盟駐台代表與會,歡迎舊雨新知前來共襄盛舉;之後的場次還會再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也期許北醫的師生能像本次一樣給予大力支持。

歐洲經貿辦事處

中心出版品

朱景鵬、陳新 主編
丁純、羅天宇、洪德欽、陳蔚芳、羅至美、楊娜、楊三億 、鄭春榮、林子立、劉書彬、李貴英、葉斌、胡子南、忻華、楊成玉、趙懷普、卓忠宏、朱景鵬、金玲、賴昀辰 著
四大危機重挫歐盟統合,而2019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更對歐盟形成了更嚴竣的治理困境。歐盟雖在近十年當中經歷歐洲憲法危機、金融危機、移(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危機等,惟正如歐洲統合之父莫內所說的名言:「歐洲形成於危機之中,它將是應付這些危機所採取解決方案的總和。」從歐盟應對危機的歷史進程而言,歐盟以其韌性逐一漸進克服。

歐盟之政策因應及其成效等仍然處在持續變動與觀察階段,本書之各篇章總計集合了兩岸歐洲研究的二十位專家學者,其專業領域含蓋了法律、政治、經濟、國際關係、金融等。收錄之上篇各篇論文可以對疫情治理獲致一個較為宏觀而全面性的了解;依此,下篇之各篇論文集中於經濟法制層面之分析,此對於了解歐盟最新之法制發展、區域經濟合作、貨幣競爭等亦能提供大時代變局下的脈絡思考。
蘇宏達 叢書主編
蘇宏達 本書主編
To avoid a repeat of those nationalist nightmares, a common European Dream emerged after WWII, which has since developed into some essential doctrin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This dream-inspired institutionalist context has framed intergovernmental bargaining, sectoral spillovers and 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powerful European Dream has even encouraged Europeans toward closer integration, though they were, quite often, very reluctant to go further. This dream-driven approach and reluctant runner’s model have highlighted some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extremely inspiring for the future of the EU and the ongoing Asian regionalism.

This book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and thirteen chapters. It aims to explain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EU’s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EU’s impact upon Asian regionalism with the help of the European Dream approach and reluctant runners’ model. Trump’s unilateralism, the rising tensions between the US and PRC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may be a turning point for world politics. Both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have consequently slowed down, giving place to regionalism and inter-regionalism. This book hopes to contribute to the rising debate over European integration, Asian regionalism and EU-Asian inter-region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