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報導] 2017年10月27日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

2017年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德、法大選與歐盟政經新走向」(The German Elections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探討德國、法國大選與歐盟政經情勢議題。本論壇於10月27日(五)上午10時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301會議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廖揆祥副教授(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發表論文(依發表序),並邀請陳華玉局長(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前駐德大使)擔任與談人。
  張台麟教授指出由於歐洲局勢的快速變遷及政局明顯動盪不安,德國的角色成為大家關注且討論的焦點,但隨著梅克爾邁向四連霸的執政之路,且歐洲法、德兩國的領導人都認同歐洲統合的基本理念與價值,讓歐盟會員國在未來發展仍可有樂觀的期許。值得一提的是,梅克爾曾表示樂見歐盟儘速完成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值得繼續觀察。張教授也分析德法領袖了解川普的不可預測性,所導致的某美歐關係困難,及敘利亞內戰的停戰結果牽動的難民問題,在8月24日歐非高峰會議中,與查德、尼日合作,增加境外難民安置熱點;此外,張教授認為,梅克爾連任後,除了對歐盟統合有正面影響之外,也將維持對中國與對臺灣的務實態度,儘管有「一個中國政策」,中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是歐洲對中國技術轉移最多的國家,然而在德國工業4.0的推動下,臺灣亦可利用德國對中國在技術轉移的競合關係中,取得臺、德合作的正面機會。
  廖揆祥副教授談到歐盟自從歐元危機以來,各種大型危機緊接不斷,德國對於歐盟的政策與主張因為牙買加聯合內閣的組成,也就是代表梅克爾繼續擔任聯邦總理,因此德國的歐盟政策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動,對歐盟的穩定有正面的影響。但是對於其他反歐盟的歐洲國家,右派民粹政黨近期的發展有相當大的鼓舞作用,這或許是歐盟未來必須面對的另一個更大的議題。
  卓忠宏教授由2017年9月的德國大選,認為困擾歐盟的移民問題,在這兩年會員國大選中一直是選戰焦點,移民從國際關注的人道危機,演變成會員國之間反全球化、反歐盟的操作手段,後果將可能撕裂歐盟治理。而2017年的德法會議討論的合作協議,在於英國脫歐談判立場、歐盟財經整合與移民及國防安全。卓教授進一步分析難民進入歐洲的三條路徑,以及希臘深為調控難民入境歐盟邊境國家,卻缺乏作為帶來的棘手問題。要杜絕移民來源,卓教授指出其根本是要如何穩定北非、近東局勢,以歐盟合作建構自身邊境防衛力量,恢復當地的穩定及經濟,並有計畫給予收容難民職業訓練後引進,解決勞力短缺、文化相異融入社會之移民課題。
  陳華玉局長以過去派駐德國大使的經驗,見證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於1993年簽訂馬斯垂克條約,歷經歐盟統合與歐元貨幣整合階段的社會變化;並分析強調德國現今推動工業4.0主要目的,在於以自身工業技術與中小企業之穩固力量,重新取得經濟與技術領先優勢。陳局長說明德國開放難民政策,由起初的各國稱讚,到德國在2016年的恐攻與聖誕的暴亂問題挑起人民對難民不安情緒,影響基督民主黨選情結果,並解析梅克爾在開放難民政策背後重要的經濟意涵。此外,陳局長在結語中指出,即便臺、德無邦交,但在多數的國際組織中,對臺灣的加入都給予支持的力量,因此在梅克爾連任後,臺德之關係不會有變化。
  本次的臺灣歐盟論壇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新的會議空間舉辦,亦有一番新的氣象,除了持續配合時事擬定主題,並秉持提供正確資訊的目標,持續邀請頂尖專家學者來進行深度與廣度的觀察與分析,讓關心歐盟事務與發展的各界產官學專家,有一集思廣益、共同研討對談的平臺。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報導] 2017年10月27日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

[報導] 2017年10月27日第5次臺灣歐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