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報導] 2017年6月23日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2017年6月23日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主題: 歐洲民粹主義/極右政黨的興衰及其對歐盟政經局勢之影響

一、時間:2017年6月23日(星期五)9:40至12:00
二、地點:國家圖書館129簡報室(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1樓)
三、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國家圖書館
四、協辦單位: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引用自國家圖書館
2017年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主題為「歐洲民粹主義/極右政黨的興衰及其對歐盟政經局勢之影響,邀請歐洲研究學者與專家針對2017歐洲大選年選後對歐盟政經發展影響等議題發表論文。本論壇於6月23日(五)上午10時在本館1樓簡報室舉行,由國家圖書館與臺灣歐洲聯盟中心、政治大學歐洲聯盟莫內教學模組計畫共同主辦,由政治大學張台麟教授主持與引言,邀請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張心怡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張孟仁助理教授(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發表論文(依發表序)。
張台麟教授就本次論壇主題的制定原因,分享近期的觀察,他指出,民粹主義與極右政黨的發展,在歐陸並非新興意識,然而因最近的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川普主張的保護主義擴張,因此讓民粹主義與極右政黨有發聲的機會。因此藉由本場次透過對民粹主義與極右政黨的定義、興衰的觀察、反全球化及難民移民等議題來觀察極右派的特色。張教授也指出,國內媒體在歐盟觀察訊息略為片面,由於極右政黨的興衰無法在選舉上立即表現出來,例如法國疑歐派政黨領袖勒朋(Le Pen)在今年度的法國總統大選上失利,往後的發展可持續關注,張教授呼籲各界應透過更多管道之資訊瞭解歐盟的發展,避免受片面資訊影響判斷。

卓忠宏教授(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以極端政黨在西班牙與葡萄牙的發展為題進行說明,分析極端政黨在歐洲近幾年的發展情形,並就歷史背景與該國悠久的殖民文化解釋西、葡兩國沒有極端政黨的緣由,以及社會對外來移民的接受度,或許是因為兩國才稍稍從債務危機中恢復,政策重點還在經濟。且兩國皆非傳統移民國家,左右兩元對立並未在伊比利半島內部發酵,這對兩國、對多事之秋的歐盟來說,應是好事。

鍾志明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則以德國極右主義、極右民粹政黨興衰、其對歐盟政經局勢影響為主軸,分析德國基本法中對「極端」的界定,列舉1949年後普遍認定的極右政黨,並由民粹主義的意涵與本質探討從80年代中開始相繼在西歐國家展露頭角的右翼德國民粹型政黨與其他政黨的差異。

張心怡副教授(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以1998年Paul Taggart’s發表之論文探討疑歐派的發展,並觀察英國疑歐派政黨—獨立黨的發展與演變,由1945年至2017英國主要政黨(保守黨、工黨、自民黨等)的得票率分析,分階段說明獨立黨的發展起落,她指出,疑歐主義並非英國獨有現象,歐債危機與南歐國家人口湧入等相關社會經濟問題,爭取了不少疑歐支持者,但脫歐之後的情勢也是該黨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方向。

張孟仁助理教授(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 引用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教授米勒(Jan Werner Muller)對民粹主義的定義、以及義大利的政治評論家Aldo Giannuli曾在義大利知名期刊Focus上寫出幾項,歸納出義大利內部較符合民粹運動的特徵。再由義大利甫結束的地方大選,觀察民粹主義勢力自2008年起的興衰因素,並就歐洲右派民粹主義與義大利的民粹主義的五星運動與北方聯盟、力量黨針對歐元、歐盟與移民等議題立場異同進行分析,並對選前與選後的人民選舉考量提出他的看法。

張台麟教授在綜合座談中感謝發表人論文準備上的用心與投入,也針對法國選舉之選舉規範、陽光法案與利益迴避議題提出看法,同時呼籲政府部門在歐盟政治變遷之際,也需多對歐盟在貨幣整合、經濟、貿易與選舉行為的運作架構方式多所瞭解,以免將我國對歐洲之間經貿、產業發展的關係僅以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與立場對話,同時須平衡對美與對歐盟的關係維繫,重視資源分配的重要性。

[報導] 2017年6月23日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報導] 2017年6月23日第3次臺灣歐盟論壇

相關連結及下載